This page looks plain and unstyled because you're using a non-standard compliant browser. To see it in its best form, please upgrade to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web standards. It's free and painless.

海洋休閒交流網

| 主頁面 | 資料夾 | 管理介面 |

« | »

醉翁亭記 作者:歐陽脩

s40015 | 13 十二月, 2005 14:23

環滁皆山也。其西南諸峰,林壑尤美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琊也。
山行六七里,漸聞水聲潺潺,而洩出於兩峰之間者,釀泉也。
峰回路轉(句中對),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
作亭者誰?山之僧智仙也。名(轉品)之者誰?太守自謂也。
太守與客來飲於此,飲少輒醉,而年又最高,故自號曰「醉翁」也。
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間也。山水之樂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若夫(有承上啟下之用)出而林霏開,雲歸而岩穴暝,晦明變化者,山間之朝暮也。
野芳發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陰,風霜高潔,水落而石出者,山間之四時也。
朝而往,暮而歸,四時之景不同,而樂亦無窮也。

至於(承上啟下之用)
〝負者歌(轉品)於途,行者休於樹,〞←互文
前者呼,後者應,
傴僂提攜(借代),往來而不絕者,滁人遊也。
臨溪而漁,溪深而魚肥;釀泉為酒,
〝泉香而酒冽〞;←互文〝泉酒香烈〞
山肴野蔌(句中對),雜然而前陳者,太守宴也。
宴酣之樂,
非絲非竹,←借代、類疊、鑲嵌
射者中,弈者勝,觥籌交錯,起坐而喧嘩者,眾賓歡也。
〝蒼顏“白髮”〞←借代,←整句是對偶
頹然乎其中者,太守醉也。

已而(承上啟下之用)夕陽在山,人影散亂,太守歸而賓客從也。
樹林陰翳,鳴聲上下,遊人去而禽鳥樂也。
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,而不知人之樂;
人知從太守遊而樂,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。
醉能同其樂,醒能述其文者,太守也。
太守謂誰?廬陵歐陽修也。


伏筆一:飲少輒醉,而年又最高
對照一:蒼顏白髮,頹然乎其中者
伏筆二: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間也。
對照二:四時之景不同,而樂亦無窮也。
伏筆三:朝而往,暮而歸
對照三:夕陽在山,人影散亂,太守歸而賓客從也。

翻譯:
滁州的四面都為山所環繞,而西南各個山峰,樹林山谷又特別優美。看上草木茂盛,景色幽深秀麗的,就是琅邪山。沿著山步行六、七里,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,從兩座山峰之間奔流出來的,就是釀泉。山勢迴環曲折,路也跟著轉彎。有座亭子像鳥兒張開翅膀,高踞在泉水之上,那就是醉翁亭。修建亭子的是誰?是山中的和尚智僊。替它命名的是誰呢?就是太守自己呀!太守和賓客到這兒飲酒,稍微喝一點就醉了,而且年紀又最大,所以自稱醉翁。醉翁的心意不在飲酒,在於山水之間。觀賞山水的樂趣,他領會在心而寄託在酒中。
當太陽出來時,林間的霧氣就散開了;傍晚浮雲聚集山間,岩洞就顯的昏暗。時暗時明,隨時變化,這是山間早晚不同的景象。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味;挺拔的樹木枝葉茂盛,濃蔭一片;天高氣爽,雙色潔白;溪水低落而使石頭顯露,這是山中四季的景。早上到山裡去,晚上回來,四季景色不同,而其中的樂趣也無窮盡呀!
至於那些背東西的人在路上唱著山歌,走路的人在樹下歇息,前面的人呼喚,後面的人答應,老人小孩,來往不絕的,是滁州人們來遊山啊!到溪邊釣魚,溪水深,魚兒肥,用泉水釀酒,泉水芬芳,酒味香醇;野味野菜交錯擺在面前,這是太守設的筵席!宴會中酒喝的痛快,沒有絲竹管弦的樂聲。或這裡投壺的人射中了目標,或那裡下圍棋的人贏了棋,酒杯和酒籌交雜在一起,人們時站時坐,喧嘩不已,這是眾位賓客歡樂的場面。一位蒼顏白髮的老者倒在眾人之間,那就是太守罪到的樣子。
不久,夕陽下山,人影散亂,太守歸去,賓客們跟著走了。樹林昏暗,鳥兒在高處低處鳴叫,遊人離開了山中,鳥兒也感到快活了。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快樂,卻不明白人們在山中的歡樂;人們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,卻不明白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。能高興的和太守一起喝醉,酒醒後能把這些歡樂寫成文章的,那是太守呀!太守是誰?就是那個廬陵人歐陽脩。

賞析:
本文開頭交代醉翁亭的環境位置,一直到山中四季景物的描寫,似乎信筆所至、散漫無章。而實際上,卻以「樂」為全篇之眼,由山水之樂而及滁人遊山之樂,推進到作者的樂民之樂,表達了「與民同樂」的思想。全文句句記山水,又句句寫亭,句句歸結到自身,點染穿插,佈置呼應,極為自然巧妙。
本文的語言精練簡潔,狀物具體而精到:例如,寫西南諸峰只用「林壑尤美」;寫琅邪山只用「木繁」;寫醉翁亭周圍四季景色變化,抓住富有季節特點的景物,春用「花香」、夏用「木繁」、秋用「霜潔」、冬用「水落」;寫人物活動,負者是「歌於途」,行者是「休於樹」,前者是「呼」,後者是「應」,「傴僂提攜」是「往來而不絕」等等。總之,作者善於抓住景物和人物的具體特徵,運用精鍊的語言,雖只有寥寥幾字,只篇文章卻猶如由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組合而成,我們讀這篇文章,可以獲得高度的視覺美感。
本文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:用了很多「也」、「而」,寫法獨創一格、特具韻致。全文適用二十一的「也」字作句尾;又用了二十四個「而」字作為句子之間的連接,形成了這篇文章特有的風個和藝術效果。「也」字句尾使文句帶上吟哦的情調,反覆出現,盡情抒發了作者自得其樂的情致。「而」字則是文氣舒緩從容,一再使用,充分表達出作者的優閒自適。「也」和「而」的或分或合,反覆運用,是文章形成一種迴環往反的韻律,讀時鏗鏘有聲,一唱三歎,悅耳動聽,易記易誦。

(好累喔..打了很久ㄝ......希望對你有幫助~~)

參考資料

發表迴響

標題

內容

暱稱

電子郵件

個人網頁

 authimage


Valid XHTML 1.0 Strict and CSS.
Powered by LifeType
Design by Book of Sty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