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二班部落格

« 愛 滋 病 是 什 麼? | Main | 早中晚餐的均衡飲食 »

禽流感
2005/11/03,10:03

本內容介紹走私的紅面鴨偵測得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,再加上今年十月又測得走私鳥含高致病力的禽流感病毒,可見動物防疫工作「把關」之重要以知識力量提陞防疫效力

未來最常發生禽流感傳播至人的地方之重要特徵包括:1)多為人接觸過病禽或死禽;(2)大多出現在流感病毒偵測較未普及的一些國家或地區,即禽流感病毒已在當地流行一段時間而未被察覺;(3)病例以幼童居多,顯示良好衛生習慣在「易感染宿主」(susceptibles)防疫上之重要;及(4)與當地禽場養殖方式、藏匿鬥雞行為及流行「前」的高危險群認知不足有關。也就是說任何人畜共通傳染病(zoonosis)可以藉由有效的偵測系統、打斷傳染鏈與大眾衛生教育以減少傳播為首要防疫重點。一旦禽感染人的機會減少,禽流感病毒適應人群的可能性也隨之而降,如此「預防」勝於「治療」,應該不會引起民眾被假想的「估算」數字而心存害怕,尤其是傳染病的衛生教育往往最大困難在於「漠不關心」與「過度恐慌」兩極化反應,未來如何以科學態度正視疫情,並提出切實做法,甚或比較他國(地)的防疫作為何者最有效,而又何處尚有防疫死角,才可更踏實地擬定有廣為宏效的防疫政策。為了更有效地防疫,金傳春也建議:(一)政府衛生單位在未來估算任何傳染病流行的病例人數時,可應用於跨部會的衛生策劃之推動順暢,但若馬上呈現在尚不知如何思索防疫作為的百姓大眾,尤應審慎評量如何「有效」溝通。(二)切實明瞭禽豬等動物養殖、運送、屠宰、販賣、畜牧/獸醫與動物衛生防疫人員今年的疫苗接種實況及其困難之所在,應首先挺身協助,關懷他們的健康。(三)公共衛生防疫與流行病人才培養應以「大學、研究所」為長期考量,如果每年仰賴流行前緊急成立「流行調查團」或「十萬大軍」,流行後大砍研究計畫,很難栽培頂尖的防疫領導人才!(四)傳染病防治應跳脫「政治框架」,以全球衛生的「正向宏觀思考」為著眼點,由教育部(新聞網站)推動國際化的校際合作,以知識力量提陞防疫效力,讓年輕一代參與跨國共同防堵傳染病的實務工作,厚植「國際防疫」人才。

迴響

發表迴響
 authimage
 
Accessible and Valid XHTML 1.0 Strict and CSS Powered by LifeTyp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