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四面環海,海岸線長達 1,600餘公里,小島70餘處。西部海岸為
緩和平坦陸棚,且有大陸南向沿岸寒流、北向之黑潮支流及季風飄送交匯
,基礎生產力豐富,為魚貝介類良好之繁殖棲息場所,底棲、上中層洄游
性魚類及貝介類均甚豐富,形成良好漁場。

 


    東部海岸陡峻水深且地處寒暖流交會之衝,為大洋性洄游性魚類必經
之通路,資源豐富。同時台灣地理位置適中,往返世界各大漁場均甚方便
,使台灣具備發展海洋漁業之優良天然環境條件。
    台灣因具備了得天獨厚之漁業生產環境,因此自光復以來,茌政府及
業者共同努力之下,快速成長,成果豐碩,對農業經濟之發展貢獻卓著,
旦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,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。
    惟自民國六十六年以後,世界各國紛紛實施 200浬專屬經濟海域,原
本傳統的公海漁場,大多劃入臨海國家之管轄區內,公海漁場減少近三分
之一,促使漁業先進國家在喪失傳統之公海作業漁場後,只得謀求本國沿
近海域之漁業發展。為應付這種漁業發展不利之情況,我國正加強沿近海
漁業資源之開發,改變漁業經營之型態結構,以適應外在環境之衝擊。
    沿岸地區係受河流沖積影響最大地區,也是仔稚魚及貝介苗良好的棲
息場所。惟因其離岸近、作業方便,易受到人為捕撈而影響其資源安定性
。再加上近年來,台灣工商業的高度發展,人囗集中都市,未經處理之工
業及家庭廢水長期污染海域,而破壞其生態環境,致使海域原有體系瓦解
。為確保沿近海漁業資源的豐沛與永續,維護台灣沿近海漁業發展,加強
漁業資源保育是目前刻不容緩的工作。

 

 資料來源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2050718040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