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市漁業資源保育協會

  現階段的台灣海洋生態保育過程,宣導教育遠比禁止捕殺食用來得重要與有效。許
多生物(如鯨鯊)在世界上已列入稀有生物,但在台灣卻還進行野蠻的捕食。而農委會
在「影響漁民生計」的大帽子下,海洋生物保育政策的制定,畏縮不前。另在現實情況
下,如未經宣導教育即禁止捕食,目前政府在此方面執法能力薄弱之下,反而炒高黑市
行情,這是生態保育的無奈。

  但是搶救幾尾鯨鯊、海豚,對整個台灣海洋生態並無多大幫助。譬如保育海豚是否
考慮到其食物來源的完整?也就是中小型魚的數量是否充足,甚至其淘汰系統(大型鯊
魚或擱淺淘汰)是否健全?單一少數物種的保育,很容易造成海洋生態失去平衡,正確
的方向應著重在食物鏈較底層生物的保育,如此整個海洋生態才會健康。

  目前台灣海洋生態最大危機是小魚族群大量減少,其罪魁禍首是拖網船在沿岸濫捕
小魚,而其中更以吻仔雙拖網對生態的破壞最為嚴重。

  吻仔魚是海洋生物多樣化的指標與資源,其地位遠比鯨豚重要且影響更廣泛,吻仔
魚中混獲二百多種魚類仔稚魚外,而其中主要鮆科魚類(鱙)是轉換浮游生物為經濟魚
種的一個重要環節,更是沿岸各類生物最重要的餌料魚,故其在食物鏈的地位應該是給
魚吃的,而不是給人吃的,海洋生態系統少了牠,很多物種將走向滅絕之路。捕撈仔稚
魚作為食物,是落後地區人民的行為,與吃虎肉、犀牛角同樣的野蠻。

  在一九七七年吻仔魚雙拖網引進台灣後,在其超細網目(○.一六公分以下)及高
漁獲率的摧殘下,加上一般拖網船也常在三浬內以細網目濫捕小魚,台灣沿海的生物族
群逐年減少甚至枯竭,而農委會至今仍不能制定有效的保育政策,致使海洋生態面臨空
前未有的浩劫。

  有足夠的小魚(吻仔魚)才能支持大魚(鯨豚)的存活,台灣的海洋生態保育,應
該是以保護小魚為當務之急,「大家不吃吻仔魚」,才能保護海洋生態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fish.org.tw/chinese/magazine/magazine-30f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