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愛大自然

28 三月, 2008

海洋應用科學

— 作者 s50168 @ 14:54
呈現與詮釋有關海洋科學與科技的發展與 應用、台灣海洋文化的形成、海洋生態的演化,及人類與海洋的關係。地區的文化與環境特色,並結合周邊區域及相關單位(漁業署、水產試驗所、海洋大學、中國造船公司基隆總廠、基隆市政府、基隆區漁會等)等在地特色,形成一處以「海洋」為主題的教育與休憩觀光廊帶,成為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「海洋教育園區」。



生命是由簡單的生命演化而來,而簡單的生命是由海洋中最先發生,所以早在亞里斯多德時代﹙公元前384~322年﹚提倡以觀察為基礎的分類學時,珊瑚因定居而又有植物的外形,亦曾被一些學者將牠誤歸在植物類中,但是事實上,由本書的說明,你便知道,珊瑚不但定居,同時因為其體內有非常多的單細胞藻類共生,藻類有葉綠體,故其可行光合作用,製造醣類,所以以前誤解牠們為植物的人,也有他們的道理,而本書的名字,前面用「海中的熱帶雨林」也就是要強調珊瑚也和陸地上的森林一樣,都是地球上主要的能源生產者。

目前在生物學的研發裡,另一個熱門題目就是生物多樣性的探討,生物多樣性如依照N. E. Stork博士1997年的估計,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應在一千五百萬種到三千萬種之間,而海洋生態系中最多樣的珊瑚礁,其物種數目依照N. Knowlton今年的估計該在一百萬種到一千萬種之間,而本書趙博士認為臺灣已發現的珊瑚種類是三百五十種左右,所以臺灣海域裡新珊瑚種的發現,應有很大的空間,這也說明臺灣無脊椎動物學者非常缺少的另一個事實。



  本書資料源自本館的一個特展—「珊瑚礁五十問?」,這個展示在展出時,我們常常接到參觀者的一些不屬於此五十問的問題,所以趙博士將它們一起整理出來,希望讀者更能了解臺灣四周的珊瑚。在農業時代,大家比較窮,有一句俗話說:「你沒吃過豬肉!但一定看過豬走路。」,現在經濟發達了,在都市裡成長的孩子,每天都吃豬肉但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看過豬走路的樣子。談到要欣賞珊瑚礁的美麗,你要先會潛水才行,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潛水,所以趙博士將他們的心得與生態資料貢獻出來,以相片為主,文字為輔,本館將它出版給大家閱讀是有意義的。



海洋生態系:海洋既深且廣,整個生態系可分為兩區:近海區及遠洋區。近海區通常位於水深不超過200公尺之與陸地連接海區;而遠洋區則在近海區之外,向開放海洋端延伸,水深超過200公尺,甚至達到數千公尺。浮游性的藻類是海洋約主要生產者,小型的節肢動物是主要的初級消費者,魚類則是屬於二、三級消費者。 以上

資料來源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206051602946

資料來源: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 http://www.nmmst.gov.tw/nmmst/about_2.htm


迴響


發表迴響




 auth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