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驗海洋文化之美

分享海洋文化的相關資源。

« 海洋文學 期許壯美未來 | Main | 飛魚季 »

板塊學說
2008/03/28,14:06
*
海洋地形
   地球是一個活動的球體,幾億年來,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不斷進行板塊運動。因此,使得海洋和大陸的外貌時時在改變,面積及形狀也互有消長。

板塊學說
   板塊構造學說的沿革基本由大陸漂移說到海底擴張說,最後由板塊構造說集其大成。
1.大陸漂移說
  德國科學家韋格納在1912年提出「大陸漂移說」,並於1915年出版「大陸與海洋的起源」一書,推論地球原本是一個盤古大陸,由於大陸地殼在地表上緩慢漂移,才逐漸形成現今我們所知道的全球七大板塊:非洲板塊、北美洲板塊、南美洲板塊、歐亞板塊、印澳板塊、太平洋板塊及南極洲板塊。

  2.海底擴張說
  美國科學家赫斯於1962年提出「海底擴張說」,海洋地殼的年齡和地磁分布情形,都有以中洋脊為中心向兩側對稱分布的現象,因此,也為此一假說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 。

   3.板塊構造說
  在1967~1968年,勒比雄等人整合大陸漂移說與海底擴張說的證據,提出地質學革命性的理論「板塊構造學說」。原來,不論是海洋地殼或大陸地殼都只是板塊的一部分,板塊受到軟流圈熱對流現象而拖曳運動,當然最上面的地殼也會發生運動現象囉!


  中洋脊是熱對流上升處,兩側板塊分離而岩漿流出形成新的板塊物質,那麼,是否代表著地球表面海洋地殼或板塊的面積會愈來愈大呢?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!雖然在中洋脊不斷形成新的板塊物質,但是,包含海洋地殼的板塊會在海溝附近受熱對流下降作用而被拖曳隱沒,造成老的板塊
***
*板塊構造運動示意圖*
*圖1-1 板塊構造運動示意圖
圖片來源:部編版國中地球科學
*

物質消毀於地球深處,因此,地表總面積大致上可以保持不變。也就是說,地函熱對流造成板塊間的相對運動,使得相鄰板塊產生聚合、分離或錯移的作用,同時也會有板塊物質不斷地誕生與消毀。相鄰板塊的運動方式不同,造成不同類型的板塊邊界,但是不論如何,由於板塊互相緊密契合並且相對運動,因此地質活動相當活躍,除了地震和火山分布和板塊邊界吻合之外,其他諸如造山運動、變質作用等現象,也多和板塊運動有關。    

資料來源http://sea.ntou.edu.tw/01oceanandme/oceanandme01.php

迴響

發表迴響
 authimage
 
Accessible and Valid XHTML 1.0 Strict and CSS Powered by LifeTyp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