彰化縣明倫國中海洋資源部落格

19 三月, 2008

促美中抗暖化 歐盟考慮經濟制裁 溫室效應對海洋的影響

— 作者 s60382 @ 10:06

京都議定書將在2012年失效,面對後議定書時代的抗暖化對策,歐盟14日警告,美國及中國等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在2009年之前若仍拒絕承諾強化排放量管制,將面臨歐盟的經濟制裁。歐盟最早提出的溫室氣體減量方案,要求各國在2020年前將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準的百分之60;但為爭取更多國家支持,最後定案的減少幅度僅有百分之20。但包括美、中,還是難以接受此一折衷方案。

歐盟各國是在出席歐洲理事會高峰會後提出上述警告。面對聯合國將在2009年於丹麥哥本哈根集會討論新的對抗全球暖化協議,歐盟各國元首在會中指出,如果只有歐盟本身嚴格管制排放量,將使歐洲喪失全球競爭力,無法與美、中等仍放縱廉價、高污染業者的國家競爭。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指出,關鍵在於歐洲會因此面臨產業及工作機會流失。他強調,如果世界各國到2012年都還無法達成共識,各國環境法規將出現落差,歐洲高污染的產業可能因此外移到管制較鬆地區,導致歐洲坐失產業和工作機會。

 

開發中國家15日呼籲富裕國家在對抗全球暖化基金運作上能夠更加透明,並指出替印度與巴西等國家貼上「主要排放國」的標籤並不公平。全球前20大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國正在東京附近的千葉縣召開會議,討論達成全球協議的方法,以便在2009年以前遏制不斷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

前英國首相布萊爾(Tony Blair)呼籲G20成員國展開革命,對抗氣候變遷。南非、印尼、印度及巴西代表在會議上表示,他們反對「主要排放國」這個用詞,因為根據每人平均排放量的基礎,他們的排放量僅及於美國平均每人二氧化碳排放量24公噸的一小部分。美國表示,如果「主要排放國」也簽署,美國就願意接受具約束力的減廢協議。

三萬座水庫存水 延緩海平面上升

3月份最新一期的「科學」Science期刊,登出中央大學的一份研究,計算過去50多年來,全球近3萬多座水庫,約有10,800立方公里的水量截留在水庫裡,若這些龐大水量流入大海,足以讓全球海平面多上升3公分。

海平面持續上升,讓電影中的災難場景可能成為實際浩劫,導致海水入侵、地層下陷,颱風一來也容易造成海水倒灌,靠海的大城市也可能逐漸被海水吞沒。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院長趙丰表示,在20世紀裡,全球海平面緩慢的以每年0.18cm的速度上升,令人擔憂的是,在最近十年裡,上升速率似乎在加快中。

以往海平面上升主要歸咎於環境變遷的因素,例如全球暖化造成的海洋水膨脹、陸地高山上的冰河融冰、南極大陸加上格陵蘭島上冰層融化等,不過趙丰帶領的研究發現,影響海平面上升,還有人為因素。

研究團隊蒐集、重建了全世界將近三萬座大小水庫建造的歷史時間與其儲水量統計,發現被水庫截留在陸地上的水,約有10800立方公里,大約等同大氣中所有的水含量,也相當於兩萬座曾文水庫的容量,這龐大的水量相對減少了全球海平面上升3公分。

趙丰說,若不是水庫的關係,20世紀後半期全球海平面應該是上升約13公分,而非觀測到的10公分。趙丰說,這項研究發現,海平面上升的趨勢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快,而且科學家目前對於會影響海平面上升的因素其實還瞭解得不夠。


迴響


發表迴響




 authimage


Powered by LifeType